《鼠疫》之外的10部作品,讲述人类与疫病斗争中的故事与希望!
这次的“新型肺炎”来势汹汹,又变化莫测。
除了相互叮嘱要勤洗手、戴口罩、不凑热闹,对待与疫情随之而来的情绪变化也应当引起注意。
面对关乎生命的大事,我们自然会感到焦虑和恐慌——这是极自然的:危机不只影响身体,也必然会带来糟糕的情绪。
人类历史多次因为病毒的爆发而发生重大改变。关于病毒、疾病及其对历史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更多。
人类以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但是当一次又一次全球范围内蔓延的病毒向人类发起袭击时,人类又常常无能为力。
思庐哲学编辑,慧田别偷了
今天我们推送的,是一份书单,说的是人类与病魔的长期斗争,医生的心血和尸骨,医学路途的漫长与艰涩。那些普普通通的医护人员,是我们最大也是最后的希望。
疫情下,人类被围困于孤城之中。
我们要做的,是直面危机与恐惧。
”
01.
《血疫》
理查德•普雷斯顿,美国非虚构作家,《纽约客》撰稿人。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英文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非虚构作家约翰•麦克菲。普雷斯顿擅长以非虚构手法,处理科学题材。这本描写埃博拉病毒缘起的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长踞《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首达61周。普雷斯顿因此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他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以非医师身分获奖的得主。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线路连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构成网络。
埃博拉已经进入网络,开始环球旅行。
卡尔•约翰逊,埃博拉病毒的发现者之一,他在病毒探索史上是个大人物,发现并命名了地球上好几种最危险的病原体。“大自然并不平静,我很高兴,”他这么说,“但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咱们就当大自然很平静好了。所有怪物和猛兽都有平静的时刻。”
这就是大自然。仔细想一想,从河流到海洋,大自然充满了杀手。
02.
《大流感》
本书作者John M. Barry为《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的撰稿人,著作多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大流感》被美国科学院评为2005年度最佳科学/医学类图书。
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最新的权威估计数字为5000万-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二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思庐哲学编辑)《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最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
在《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中,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最具毁灭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并述及传统医学演化至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
思庐哲学编辑,慧田别偷了
这部著作不只是简单讲述1918年发生的事件,它同时也是一部权威性的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
03.
《面纱》
《面纱》是英国小说家毛姆根据自己于1919—1920年游历中国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的。
容貌娇美而又爱慕虚荣的英国女子凯蒂,为了避免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生性孤僻的医生瓦尔特·费恩的求婚。她离开了上世纪20年代伦敦浮华而空虚的社交圈,随瓦尔特远赴神秘的东方殖民地——香港。
对婚姻感到不满和无趣,凯蒂开始悄悄与令她芳心摇动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瓦尔特发现妻子的不忠后,孤注一掷,开始了他奇特而可怕的报复计划:凯蒂必须随他前往遥远的中国内地,去平息一场正疯狂流行的霍乱瘟疫。在异国美丽却凶险的环境中,他们经历了在英国家乡的舒适生活中无法想象和体验的情感波澜……在爱情、背叛与死亡的漩涡中挣扎的凯蒂,亲历了幻想破灭与生死离别之后,终将生活的面纱从她的眼前渐渐揭去,从此踏上了不悔的精神成长之路。
04.
《十日谈》
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该书所指的瘟疫是14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的鼠疫大流行,黑死病这个名词就来源于此)。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从3月到7月,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坟场遍地,尸骨满野,惨不忍睹。这件事给当时意大利一位伟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影响。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历时5年,写下了《十日谈》。
据薄伽丘讲,《十日谈》中的故事都是有理有据的。作品中歌颂了现世生活,赞美爱情是才智的高尚的源泉,歌颂自由爱情的可贵,肯定人们的聪明才智等。作品也揭露封建帝王的残暴,基督教会的罪恶,教士修女的虚伪等等。薄伽丘是在佛罗伦萨长大的,他从小向往民主自由,对教会的黑暗统治表示不满,长大后,多次参加政治活动,反对封建专制。《十日谈》就是他反封建反教会的有力武器。
05.
《屋顶上的轻骑兵》
《屋顶上的轻骑兵》是法国作家让·吉奥诺的代表作,是他最成功的小说之一。
全书讲述流亡到法国的意大利轻骑兵上校昂热洛·帕尔迪在寻找童年伙伴日于塞普的途中,霍乱席卷整个法国南部,大道通衢被封堵,旅客被强迫隔离,昂热洛举步维艰,还遭到污蔑,被指控在水源中下药毒害人民。他只能暂避于屋顶上以躲避追捕,悲悯地俯视着在病痛和恐惧中深受煎熬的芸芸众生。他在避难途中偶遇勇敢善良的侯爵夫人波利娜,施以援手,护送她回到位于泰于的嫂子家里,演绎出一段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故事。
思庐哲学编辑,慧田别偷了
《屋顶上的轻骑兵》主人公勇敢、无私、高尚的品质时时令人感动,别具一格的爱情描绘深深打动人心。
06.
《鼠疫》
《鼠疫》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代表作,被认为是加缪深具影响力和社会意义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以里厄医生为代表的奥兰市居民,面对突如其来的瘟疫和死亡的威胁,同仇敌忾、勇敢反抗的故事。(思庐哲学编辑)书中以丰富的细节,生动展现了小城中鲜活的日常生活,也清晰刻画了鼠疫爆发之时普通人的挣扎与抗争,展现出困境中的人们奋力拼搏的态度和他们对真理、正义的追求。
每逢疫情,总有人提起,不能不提。因为这部小说极致地展现了极度的痛苦,完全的黑暗,彻底的毁灭,“每个人身上都带有鼠疫,世界上没有人是清白的”,鼠疫凸显了人类社会的荒诞,人们必须持续地与鼠疫对抗,就像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
07.
《死于威尼斯》
《死于威尼斯》是德国小说家托马斯·曼当时关于艺术家问题的思考和总结。他在小说中利用了自己前不久的威尼斯之行中的亲身经历,许多细节描绘非常真实、生动,同时又加上了神话暗示和哲学对话,使作品的思想更为深刻,这个艺术家悲剧也更具有象征意义。已经攀上荣誉顶峰的新古典主义大师阿申巴赫在功成名就后,对成就产生怀疑和不满,感到自己的创作走入了死胡同,文思枯竭。
书中情节为德国作家前往威尼斯度假,他恋上一个少年,又因为某种机缘滞留威尼斯。此时威尼斯开始流行霍乱,而政府则封锁了消息。作家迷恋少年,长时间地追逐使他精疲力尽,同时他又吃了过于成熟而几近腐烂的草莓,染上霍乱,死于当地。在整个爱恋、追逐直到死亡的过程中,少年并不知道他的感情。
他的威尼斯之行正是他告别理性主义,转向古希腊审美精神,寻找感官和道德之间平衡的开端。然而追求精神美或形体美的唯美主义并没能解救艺术家走出陷入的困境。过分沉迷于酒神精神同样导致另一种危机。燃烧的激情一度使他文思如泉涌,写出细腻温柔,字里行间闪烁着爱情光辉的优美文字,而同时也刺激他固有的本能和欲望,使他陷入情感倒错、丧失道德和尊严的境地,不能逃脱悲剧的结局。
08.
《瘟疫年纪事》
英国小说家笛福在本书中描述了1665年大瘟疫袭击下的伦敦城。这本小说很可能是基于笛福的叔叔,亨利·笛福当时所留下的记录。在这本书中,笛福不厌其烦地为达到效果逼真,巨细靡遗地描述具体的社区,街道,甚至是哪几间房屋发生瘟疫。此外,它提供了伤亡数字表,并讨论各种不同记载、轶事的可信度。本书往往被跟瘟疫当代的记载相比,尤其是塞缪尔·佩皮斯的日记。笛福的记述虽然是虚构的,但比起佩皮斯的第一人称叙事,更为详细和有系统。
09.
《病玫瑰》
《病玫瑰》作者为英国医学博士 理查德·巴奈特,本书书名源自威廉•布莱克的同名诗作。书中收录了自18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354幅珍贵医学绘画,集中展现了前彩色摄影时代医学图像的科学与艺术成就,更是回顾了一段令人难忘的人类疾病抗争史。医学史学者巴奈特整理出10种具有鲜明时代性的流行病科学绘画,结合历史地图、信息图表,以及当代的个案笔记,揭示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在工业革命的波涛汹涌和文艺运动的五彩纷呈面前,对疾病、痛苦,乃至死亡的恐惧与痴迷。
书中收录的医学绘画均来自珍贵的医学典籍,作者在内容的编排上不是猎奇性的展览,而是强调绘画背后所包含的那些复杂情绪(同情、厌恶、冷漠,等等),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幸灾乐祸”。某种意义上,《病玫瑰》帮助我们重新理解了上个世纪逐渐建立起来的医学伦理和对疾病的非道德评价。
10.
《逼近的瘟疫》
本书为美国著名女记者劳里·加勒特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品。在这本如惊悚小说一般让人紧张不已的纪实作品中,作者以令人信服的口吻告诉大家:人类在与瘟疫的战争中打了败仗。
反观此书问世的几十年间,艾滋病已从非洲和美国爆发,逐步蔓延到全世界;一度被消灭的疟疾又在热带地区死灰复燃,杀伤力超过以住;具有抗药性的病菌卷土重来,以惊人的速度感染新的人群;SA RS曾在几个月间肆虐于中国大地,吞噬了许多鲜活的生命;禽流感连续多年在世界各地此伏彼起,不断传来死人的消息……事实说明,作者并不是在危言耸听。
思庐哲学编辑,慧田别偷了
假如你热爱生活,珍惜健康,你应该读一读这本书。毕竟,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人命关天。
11.
《枪炮,病菌与钢铁》
本书作者贾雷德·戴蒙德是美国演化生物学家、生理学家、生物地理学家以及非小说类作家。
远古时候,各大陆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分道杨镳。中国、中美洲、美国东南部和其他地区对野生动植物的早期驯化,使这些地区的各个族群获得了一种领先优势。农业与放牧出现在局部地区,这只是对不同族群的不同命运的部分解释。(思庐哲学编辑)粮食生产从这些最早的中心向外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这与气候和地理方面的其他特点有很大关系。发展水平超过狩猎采集阶段的社会,同时也更有可能发展出凶恶的病菌和战争中的强大武器。
正是这样的一些社会在海洋和陆地上进行冒险,以牺牲其他民族为代价,向新的家园扩张。人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欧洲人在过去500年中对非欧洲民族的征服。开始时,这些欧洲人只是想通过航海去寻找贵金属和香料,结果却常常导致对土著人土地的入侵,并通过屠杀和带来的疾病大批消灭了土著居民。读者不太熟悉的类似的人口更替,在更早的时候便已在东南亚、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以及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主展开了。
思庐哲学编辑,慧田别偷了
《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是理解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这是一部富于惊人新发现的著作,即使是在向传统的观点提出挑战时,也会强烈地吸引着读者。
来源:思庐哲学整理
往期精选
戴好口罩,做好防护